在赛罕区黄合少镇格此老村,一张小小的积分卡与一本详实记录的登记簿,宛如神奇的魔法棒,悄然改写着村庄的面貌,重塑着村民的生活方式。自推行“文明团结超市”积分制 管理模式以来,村民踊跃投身移风易俗、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事务,凭借自身行动积攒积分,进而兑换日常生活用品。这种直观可感、切实可触的激励手段,成功推动群众从以往的 “被动接受” 华丽转身为当下的 “主动参与”,成为赛罕区解锁移风易俗难题的 “金钥匙”,有力开启了乡村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。
积分兑换日:乡村里的热闹场景
3 月 26 日清晨,格此老村在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中苏醒。62 岁的村民张大妈,臂弯里挎着布兜,步伐轻盈且急切地朝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赶去。她一边走,一边低声念叨:“今儿可是积分兑换日,要是去晚了,心仪的热水壶说不定就被人换走喽。” 此时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“文明团结超市”前早已人潮涌动,排起了蜿蜒的长龙。村民们手中紧紧攥着积分卡,三两成群,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此番能兑换到何种心仪好物。
记者凑近细瞧,只见积分卡上密密麻麻地盖满了红章,清晰记录着每一次的积分事由:3 月 5 日帮助邻居修院墙+ 5 分,3 月 18 日成功调解邻里纠纷 + 10 分,4 月 2 日儿媳婚礼简办 + 20 分…… 村支书赵妙婵满脸笑意,轻轻翻开那本厚厚的积分登记簿,介绍道:“去年,咱们全村累计产生积分高达 10000 多分,兑换出去的物品价值近 2 万元。以前村里召集参加活动,喊破了嗓子都没几个人响应,如今大喇叭一响,村民们扛起扫帚就往外跑,生怕错失了赚取积分的好机会?!?/span>
小积分撬动移风易俗大乾坤
“以往村里办红白事,攀比之风盛行,彩礼高得离谱,酒席也铺张浪费,大家心里苦不堪言,却又只能无奈跟风。现在可大不一样啦,我家闺女结婚时,没要一分彩礼,酒席也一切从简。村里不仅公开表扬,还额外给了文明积分,我刚用积分兑换了一个烧水壶和一个洗脸盆呢!” 村民安旭东手捧着刚兑换来的生活用品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难掩内心的喜悦。
走进格此老村的 “文明团结超市”,各类生活用品摆放得井井有条,洗衣粉、热水壶、粮油等一应俱全。记者在 “文明团结积分超市” 内张贴的积分标准上看到,参加一次志愿服务积 2 分、见义勇为积 20 分、孝老爱亲积10分,积分每月定期公示,村民可随时前来兑换。村民魏二子是积分制的积极践行者,上个月,他积极参与环境清扫活动,攒下了 15 分,成功兑换了洗衣粉。他坦言:“东西虽说不值多少钱,但这代表着一份认可,让我觉得特有面子。” 如今,走在村里,乱扔垃圾的现象近乎绝迹,主动清扫卫生的村民随处可见;大操大办的红白事日益减少,喜事新办已然成为风尚。
红白理事会助力 积分奖励并行
为彻底破除高价彩礼、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,格此老村的红白理事会,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奖励体系。村党支部书记赵妙婵表示:“谁家要是婚事简办,我们不仅会上门给予表扬,还会送上积分奖励。如今,村民们都将节俭办红白事视为光荣之举?!?/span>
村民王婶的儿子去年结婚,起初计划大摆 30 桌酒席,经村干部耐心劝说后,最终缩减至 10 桌。王婶笑着说:“这么一节省,给孩子们添置了书桌和电脑,积分还换了不少实用的小礼品,实在是太划算了!”
据统计,自推行“文明团结超市”积分制以来,该村红白事的花销均大幅下降,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。如今的格此老村,环境干净整洁,邻里关系和睦融洽,在 2020 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的称号。目前,这一成功模式正在赛罕区全面推广,让 “小积分” 持续释放乡村治理的 “大能量”,助力乡村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 。(记者 安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