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 共赴非遗时刻
春分已过,清明将至。4月2日,万通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来到贾秀梅家庭实践站举行“巧手捏寒燕 非遗飞入百姓家”活动。
活动现场,邀请塔利村巧手妇女以面粉为媒,共捏民俗画卷。
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案板上,贾秀梅早早备好了菠菜汁、胡萝卜泥等天然染料。这位塔利村非遗传承人双手翻飞间,一团白面转眼化作振翅欲飞的燕子,用花椒籽点睛后更显灵动?!昂嘁蟪錾裨?,得先读懂春天的语言。”她边示范边讲解,十位村民围坐成圈,指尖揉捏的不只是面团,更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——李婶将面团搓成柳条状,用剪刀压出羽毛纹路;王姨用木梳在鸟腹压出整齐的褶子,仿佛能听见啾啾啼鸣。
活动现场弥漫着淡淡的麦香,不同世代的智慧在此交融。68岁的张奶奶沿用古法,捏出的燕子翅膀厚实饱满;90后网格员小马则创新加入现代元素,用牙签雕琢出镂空尾羽。面团在掌心跳跃变化,时而变成衔泥的春燕,时而化作顾盼的喜鹊,最令人称奇的是一组“百鸟朝凤”——五色面团捏成的鸟雀环绕着金凤,寓意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。
![]() “看这只歪脑袋的小雀儿,多像在啄春泥!”随着作品陆续入笼蒸制,贾秀梅指着村民刘姐的作品赞叹。蒸汽升腾中,原本素白的面塑渐渐显露出果蔬染就的鹅黄、浅绿、粉红,宛如把春天请进了蒸锅。出锅后的寒燕被串上红绳,有的村民按照古俗将面燕挂在孩子衣襟上,有的则别出心裁拼成“春”字挂在家庭实践站门口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。
活动结束后,这些承载着春意的面塑将被送往塔利村孤寡老人家中,让传统民俗在现代村居延续温度。正如贾秀梅所说:“每只寒燕都是会飞的故事,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这些故事永远有人倾听?!?/font>
记者:马妍 |